关于我

大家好,我是柯腾,一名前端程序员,来自云南大理。转眼已经在上海生活第三年了。回头看走过的路,我经历过迷茫、困惑、焦虑,也有过幸运、突破和成长。今天想把我的故事分享给你们——在校经历、求职摸索、工作体验、学习方式等。 如果这些能帮到你一点点,那我会觉得很值得。

一些经历

我 2022 年毕业,大学读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。 说实话,我并不是那种“从小就喜欢电脑”的天才型选手。农村长大,那会儿家里能有电脑的人少之又少,初高中的电脑课也都是为了考试。真正拥有自己的第一台电脑,是上大学前夕——我爸带我去县城买的 HP的笔记本电脑。那台电脑陪我度过了整个大学四年,现在在家里放着,还可以正常使用,虽然不是我的主力机了,但每次看到它,都会想到当时那份简单又珍贵的期待。

大一时,我在专业方面投入不多,反而更多时间放在篮球上(我很热爱篮球)。在新生篮球赛中表现不错,被学院篮球队选中,也算是完成了我高中时期“上大学一定要进篮球队”的小梦想。每天早上要训练、训练量大,专业成绩大概在中上,但精力主要在训练,比赛上。

到了大二,我意识到篮球队占据了太多时间,而这并不是我真正想走的方向,于是选择退出。那一年开始,我认真接触计算机专业课程:C 语言、Java 面向对象、操作系统、计组、计网等。前端完全是自学的,也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,就是单纯觉得有趣,愿意试试。 我一直觉得,大二更像一个“广撒网”的阶段,多接触、多试错,最后自然会知道自己对哪个方向更有感觉。

大三是我真正的转折点。我入了党,也加入了学院计算机实验室,遇见了一群很优秀的学长——有人读研,有人读博,也有人去了大厂。他们身上的那种“专注、努力、愿意钻研”的气质,让我第一次意识到:原来普通的学生,也可以走得很远。

那一年,我跟着他们参加了省赛、国赛,也拿到了一些奖项,然后还参与学校的一些校企合作项目。几乎每天都泡在实验室写代码,累了就和伙伴们约着去打球。宿舍里根本找不到我。专业上也进步很多,在班级全三。

一次校园招聘会上,我对一家公司的前端岗位有兴趣,就投了简历。虽然对方当时只招全职,但 HR 专门打电话鼓励我关注后续招聘,让我挺感动的。我去研究这家公司要求的技术栈,一条条补,一点点练。后来他们终于招实习生了,我再次投递简历,顺利拿到面试,也拿到 offer。那段时间我也面了一些公司,都不太多,包括一些小厂、中厂、还有像腾讯、字节这样的大厂,但当时的我技术不够扎实,几轮下来都没通过。虽然遗憾,但每一次挂掉的面试,都在悄悄把我往前推。

大四,我去这家公司实习,我也是我们班最早找到实习、并且实习工资最高的人(4000 元)。我第一次参与公司级项目,第一次被同事手把手带,第一次体验“真正的职场”。实习中途为了毕业设计我请了一个月假,回来后正好赶上春招。我开始纠结:要留在云南,还是去外面闯一闯?HR 告诉我是可以在这里转正的;我和组内同事私下的关系还不错,闲聊之余也向他们请教这方面的问题,他们给我的建议是能够去一线城市,互联网氛围好的地方发展最好,但是留在这里也可以,最终看我个人的规划。真的很感谢我实习期间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,每每想起,真的很感动。

后来我也想了很久。最终决定——再普通的人,也可以去更大的城市试一试。于是我辞了实习,把简历投向沿海城市。BOSS、牛客、官网、实习僧……各种渠道都试。最终,我收到了来自上海一家中型独角兽公司的 offer,薪资大约在 11k。

签了三方后,我回到学校准备最后的毕业答辩。最终以 绩点 4.0/4.0(满绩)、班级第一,并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,为我的大学生活画上了一个真正圆满的句号。也是在那一刻,我第一次发自内心地觉得—— 我真的要开始人生的下一段旅程了。

关于学习

我在大学主要靠视频学习,B站上有很多不错的课程,挑收藏量高、评论多、更新新的就行。

但工作后,我更加倾向的方式是:直接看官方文档,看英文文档,查 MDN。 我英语一般,所以用“沉浸式翻译”辅助阅读。

同时,我很喜欢在语雀整理知识体系。从大学写到现在,逐渐沉淀了很多内容:技术、面试、简历、心得……它就像一个陪伴我成长的“拾光笔记本”。

image-20251123203712239

活跃的地方

  • Github,我所有开源项目都在这里
  • 抖音,有我的交流群,欢迎一起讨论技术和生活
  • CSDN,我最早写博客的地方,也见证了我一路的成长
  • 掘金,同步一些文章与大家交流

想说

我一直觉得,自己是一个普通程序员。没有特别亮眼的背景,也不是那种天赋型选手。但我会踏踏实实地学、认真地练,把基础打稳。我常把编程比作打篮球——真正厉害的球员,球感、基本功一定是最扎实的。不会一上来就练花哨的动作,而是从最基础的运球、投篮一点点打磨。编程也是一样:基础没打好,路是走不远、走不稳的。我也经常提醒自己:新技术永远学不完,真正拉开差距的,是是否掌握底层逻辑与核心本质

我也一直有一个愿望——做一些对别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。这一年,AI 发展的太快了,我也在尝试借助 AI,思考,做一些属于自己的产品,落地,真正帮到大家。